#1 漢藏混合風格的建築

(回來到今天剛好滿三個月,終於寫到了此次青藏行的最後一個景點了。回頭看看我居然可以把在青藏高原的十一天行程,寫成三十幾篇文章,如果再繼續貼下去,可能都要看到吐了吧,我看得趕緊把這系列結束掉...)

我們離開日月山到達西寧市用個午餐,下午就到距離西寧市不遠的塔爾寺參觀。塔爾寺位於西寧南方約25公里處的湟中縣魯沙爾鎮,是喇嘛教格魯派(黃教)創始人宗喀巴的出生地,宗喀巴的門徒於16世紀中葉在此建塔﹐後來逐漸發展成為黃教六大寺之一(其他五寺為色拉寺﹑哲蚌寺﹑扎什倫布寺﹑拉卜楞寺和已毀的甘丹寺)。塔爾寺由顯宗、密宗、時輪和醫學院四大學院組成。它是六寺中除了藏式風格外,運用漢、回傳統建築手法最多的,一進院區即可看到漢式的山門和牌樓,和我們先前在西藏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。班禪和達賴喇嘛都曾在此地駐錫過,可號稱青海境內最神聖的藏傳佛教寺院,因此許多信徒遊客慕名而來,各個參觀經堂都相當擁擠。加上天氣陰雨,行程也到了最後一天,該看過的大風景大寺院都看過,說實在這裡引不起我多大興趣。主要也是因為這裡限制拍照比西藏嚴格太多,西藏多半只在大殿有所限制,這裡則是一進門就不準拍,所以也只能隔著圍牆拍拍建築體的外觀。有時候搞不清楚狀況拿起相機,還會有喇嘛在旁邊大聲叱責,讓場面有些尷尬。大部份的廳殿都和西藏的差不多,但是明顯得這裡香火旺盛得多了。塔爾寺的酥油花、壁畫和堆繡號稱「三絕」,除了壁畫之外,我倒是都沒啥興趣。

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,是大金瓦殿的格局。據說塔爾寺內有顆菩提樹,相傳是宗喀巴誕生時,從剪臍帶滴血處長出來的。後人在這顆菩提樹的外面建了一座白塔,最後在塔的外面再建了寺院,形成「塔包樹、寺包塔」的格局,這也是塔爾寺名稱的由來。大金瓦殿外有好多藏民在磕長頭,據導遊說,他們本來就是從外地磕長頭到塔爾寺,目的就是在菩提樹前磕滿十萬個頭。至於為什麼要磕十萬個長頭,是因為塔爾寺的菩提樹有十萬片葉子,每片葉子上都有佛像,所以磕十萬個長頭,才相當於是給菩提樹磕了一個頭。只見這些藏民雖然衣衫破爛髒汙,但仍虔誠地口念咒語,一次又一次五體投地,將金瓦殿前的石板地磨得晶晶光亮。在過去十多天內,在公路上、在寺院前,我看過了許多這樣的畫面。但每次只要見到藏民們對宗教的虔誠,與內地人迥異的人生態度,還是會讓人驚歎:在這片世界屋脊上,孕育著卻是世上最謙卑的人。(全系列完)


#2 廣場門口


#3 八寶如來塔


#4 金頂


#5 殿堂間的巷道


#6 台灣人敬老敬到這裡來了...


#7 大金瓦殿


#8 特色磚牆


#9 于公的字真美


#10 這個嘛...唉


#11 虔誠的喇嘛和信眾


#12 獨行


#13 若有所思


#14 快樂的一家人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aindog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